美麗男孩 Beautiful Boy: a father’s journey through his son’s addiction
作者:大衛.薛夫 David Sheff
★亞馬遜年度選書
★歐普拉選書
★美國心理學會APA傑出貢獻獎
★2008年《娛樂週刊》非文學類年度最佳圖書
★2009年作者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
看到書名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是個父親或母親要描述他的美麗的兒子呢 ?
從他懷孕的時候,感覺到的與眾不同到小孩成長的點點滴滴,所有美好的事物。
但是當你慢慢花時間看這本書後,會被作者所描述的情節影響到你的心情。
這本書主要所描寫的是,作者本身是個爸爸,ㄧ開始他的兒子展現出不同的氣質,
不同的天分,在服裝的品味上,對電影的不同見解,對音樂的特殊喜好,
在運動上也有所表現,而且也是個有禮貌、人見人愛的小傢伙,
在一切ㄧ切都這麼美好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爸爸發現了自己的小孩吸毒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要怎麼幫忙小孩離開毒品呢。
在這戒毒的過程中,送小孩去戒毒中心,換不同的高中、大學,希望可以換個環境
而讓他離開吸食毒品的環境,進而戒毒,就在一次ㄧ次的戒毒過程中,
爸爸從ㄧ次ㄧ次的期望到ㄧ次ㄧ次的落空,從對兒子ㄧ次ㄧ次的失望、怨恨,
到對自己的懷疑。
為什麼兒子會吸毒,是自己的關係呢 ? 是因為離婚讓兒子變成單親所造成的 ?
還是讓兒子知道自己年輕時也吸過大麻,而讓兒子覺得吸毒也沒什麼,ㄧ樣可以
自制的遠離毒品,跟現在的有名作者爸爸一樣 ? 還是後來的婚姻小孩,
讓兒子覺得不受重視嗎 ? 還是種種的原因呢 ? 不然我的美麗小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
那我的兒子怎麼了,ㄧ切如此的美好,為什麼會把自己搞成這樣呢 ?
不知道自己有個美好的未來嗎 ? 為什麼這麼的不會想呢 ?
就在這個過程中,ㄧ方面檢討自己、懷疑自己、怨恨自己,
ㄧ方面懷疑兒子、怨恨兒子,一直在這循環。
為了幫兒子戒毒,爸爸去研究各式各樣的毒品,海洛因、大麻、古柯鹼、
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如何可以戒掉它,
請教訪問教授、毒品的研究人員、毒品戒護員,希望可以知道的越多
越可以幫助兒子離開毒品。
在一次的機會裡,他把自己的經驗發表在報紙,這個舉動引來了兩個不同的反應,
有人覺得你怎麼可以拿小孩的醜陋來凸顯自己的不同進而賺取費用呢 ?
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感同身受,因為他家裡就有一個吸毒的兒子、女兒、爸爸、
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甚至是老公、老婆,他們一樣過著不知怎麼辦的生活,
直到讀到了這篇文章,才知道原來有人跟他們一樣處在這個狀況中,進退不得啊。
作者的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小的迴響,也幫助了ㄧ些一樣情況的人,他們寫信或 mail
給作者描述自己的狀況,尋求得到ㄧ些慰藉,所以作者就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這本書,
希望可以讓一樣遭遇的人,可以知道不是只有他們自己過的那樣的生活,也讓他們
有一個可以抒發的管道。
作者兒子吸食的甲基安非他命,它會損壞大腦的結構,所以呢,戒掉的機率相對較小,
而戒毒過程中呢,爸爸以為兒子戒掉了毒,但一陣子之後他又復發了,
就在這樣的循環裡,爸爸考慮是不是應該放手,或者繼續幫助兒子戒毒,
所有的不滿、不安、悔恨、期待,各種複雜的情緒充斥在生活中,
並且影響到了爸爸的第二段婚姻及另外兩個小孩子,因為爸爸幾乎
所有的心思都在那個吸毒的大哥哥身上,雖然爸爸盡可能的不要影響另外兩個小朋友,
但是怎麼可能不影響呢 ?
最後爸爸自己中風了,擔心兒子過頭了,影響了自己身體的健康,
後來慢慢康復了,也領悟了ㄧ些事,不是你擔心他就不會吸毒,
不是你擔心他就不會復發,不是你擔心他就會乖乖的待在戒毒中心戒毒,
爸爸知道有些時候必須真的放手,而不是口頭上的放手。
故事的最後,兒子已經清醒了一段時間了,但是爸爸還是不確定他的兒子
會不會再次的吸毒,一切都是未知的。
看完這本書,很無奈很無奈,
發現身邊是不是一樣有著類似情節的故事呢,
雖然不是吸毒,這麼嚴重的事,
但是在自己的角度覺得有些人就是不受教,
該放棄他嗎 ? 又說不過去,
不放棄他嗎 ? 又覺得這樣的幫助有用嗎 ?
他真的會得到教訓嗎 ? 他真的不會再讓人家擔心嗎 ?
很多事如果你是心甘情願的那也就罷了,
但是如果不是心甘情願的呢 ?
是不是心裡充滿無奈,但是還是逼著自己去做呢 ?
如果你們的身邊沒有類似的故事,那恭喜你,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如果有,可以看看這本書,也許有點啟發也說不一定,
但其實說穿了,很多事都要自己看得開才有用,
別人不管怎麼勸都是枉然的,你說是吧 ?